编者按:相较其他核心城市,上海城市更新之路起步较早且稳步推进,从1992年起上海就开始了“365 棚改计划”等大规模的旧改更新工作,迄今为止已走过30个年头。
风雨30年,上海的城市更新留下了太多经典作品,有太多故事、太多人值得被铭记;展望未来,新的政策背景下,城市更新参与方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?
2022年9月,在全联商会城市更新分会的指导下,凤凰网房产环沪以“城人之美”为命题,携手知名地产设计师平台——地建师丨DJSER,共同开展“30年30人”系列活动。
采访将邀请城更领域30位行业代表,分享关于城市更新、城市运营、建筑设计、美好生活或绿色低碳等维度的见解。
参与本期“30年30人”的是基准方中董事/联席总建筑师 李迅涛先生。
李迅涛先生长期专注于为国内一线大型地产开发商提供定制化、系统化、专业化的设计解决方案,精准把握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、人的行为心理需求的契合度,在城市设计、住宅社区营造、商业综合体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不断追求商业化设计思维导向下的建筑与人的持续发展和价值共赢。
李迅涛同为基准方中BIM技术与信息化建设领军人物。致力于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改善传统设计平台,不断提升BIM设计、信息化技术研究等方面,通过管理提升数字化、BIM设计水准;最早在国内组建BIM设计团队,倡导“全过程、全专业、精细化、参数化”的BIM理念,并在Archicad应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带领团队多次斩获国内BIM大奖;同时他也持续关注IT技术与传统建筑设计生产方式的深度融合,并于2015年 创建建筑信息技术研究中心(BIT),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,实现设计质量、效率与客户满意的改善与提升。
以下是访谈原文:
Q:您眼中的城市更新?
A:“新”与“旧”的文化融合创新成为设计的出发点:让传统文化脉络得到传承,唤起城市记忆,挖掘符合城市及周边人口消费习惯和需求,起到优化城市人口结构、更新城市消费升级,再生城市活力。
城市更新代表性项目简介
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是EPC O开发模式下的城市更新3.0版本,拒绝大拆大建和千篇一律,通过空间梳理、形象提升、街道一体化设计和业态的升级,激发城市活力,赋能原生产业。设计师需要扮演协调者的角色,促进政府、开发商、业主企业、居民个体四方参与,“共商、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。
“人进车退”:调整小区车行出入口方向,滨河路改为步行,打通原本封闭的界面,增加街道与滨河的互动,营造充满生气的连通空间。
“一店一策”:根据现状和业态定制不同的改造方案,创造柔软的建筑边界,使消费行为与公共活动在街道场景中相互交融。
“记忆符号”:回溯基地历史的风貌,选取红砖、铸铁等特征性的符号,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融入于立面改造中,使得街道形象能唤起在地居民的温暖回忆。
通过一系列街坊、码头、沿街、滨河公共空间的设计重塑,让社区生活与绿叶、氧气、河水更加深刻地融合;让原本单一的川剧、茶坊一条街变成了时尚活力与传统城市客厅的共享剧,在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方面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。